在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一,后周显德七年(960年)的春节清晨,汴京(今河南开封市)的大街小巷洋溢着节日的气氛。然而,在这个看似平静的日子里,一场改变中国历史的军事政变正在酝酿之中。这场政变的中心人物,便是后来的北宋开国皇帝——宋太祖赵匡胤。
赵匡胤时任后周禁军的高级将领,他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领导魅力深受士兵的爱戴。就在这一天,一位名为苗训的后周官员声称自己看到了象征天命转移的天象,即所谓的“日下复有一日”(两个太阳出现在天空)。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军队,为即将发生的政变提供了舆论基础。
当天早晨,一群将领聚集在赵匡胤的家宅中商议大事。他们决定利用这个时机,发动一次精心策划的行动,以夺取后周政权。于是,他们在赵匡胤弟弟赵匡义和幕僚赵普的建议下,假称接到北方边境告急的消息,请求出兵北伐。随后,大军迅速集结完毕,准备出发。
当夜幕降临之时,大军行至距京城东北二十里的陈桥驿时,突然停止前进。此时,早已串通好的将士们开始行动起来。他们将黄袍加在了赵匡胤身上,呼喊道:“愿拥立点检为天子!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黄袍加身”事件。面对突如其来的局面,赵匡胤虽然表面上显得颇为无奈,但实际上,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。
第二天一大早,赵匡胤率军返回汴京。他命令部下保护好后周幼主柴宗训的安全,同时派人向太后、朝臣以及各地藩镇传递自己的意图。由于事先已做好充分的准备,加之赵匡胤素来深得人心,所以政变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实质性的抵抗。
在成功控制了都城之后,赵匡胤颁布了一篇由赵普起草的《陈桥誓词》,其中提出了几项重要承诺:优待后周皇室、不杀无辜、善待百姓等。这些措施有效地缓解了新旧势力之间的紧张关系,并为赵匡胤登基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。
公元960年2月13日,赵匡胤正式接受禅让,即位于崇元殿,改国号为“宋”,定都东京(仍为今开封市),史称“北宋”。就这样,赵匡胤通过“陈桥兵变”,从一个高级将领摇身一变成了大宋王朝的开国之君。这次兵变不仅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,也为宋代三百余年的繁荣发展拉开了序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