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的战国时期(公元前475年-前221年),著名的军事家孙膑以其卓越的战略思想和战争指挥才能而闻名于世。他最著名的一个战略就是“围魏救赵”,这个计谋后来被称为三十六计中的一计,成为古代兵法中的一个经典案例。那么,是谁提出了这一巧妙的战术呢?
孙膑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思想家和实践者,他是齐国(今山东临淄一带)人,与他的同学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。庞涓先于孙膑出山,并在魏国得到了重用。由于嫉妒孙膑的才华,庞涓设计陷害了他,使得孙膑被施以膑刑,即剔去双足之筋,因此得名“孙膑”。后经齐国的使者帮助,孙膑秘密地逃到了齐国,并受到了齐威王的赏识。
正是在这个时候,发生了著名的桂陵之战。公元前354年,魏惠王派庞涓率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(今河北邯郸市),企图通过控制赵国来扩张自己的势力。面对强大的魏军,赵国向齐国求援。齐威王决定发兵相救,任命田忌为主将,孙膑为军师。
孙膑分析了当时的形势,认为直接救援邯郸并不是最佳方案。因为如果直接进攻魏军主力,可能会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,对双方都不利。相反,他建议采取避实击虚、攻其必救的方法。于是,孙膑制定了一个精妙的计划——围魏救赵。
具体来说,孙膑让田忌率领军队佯装攻击魏国的襄陵(今河南睢县附近),造成一种要正面强攻的假象。同时,他却悄悄地将主力部队绕道至大梁(今河南开封市)附近,也就是魏国的首都。这样一来,庞涓不得不从赵国撤军回防本土。当魏军行进到桂陵地区时,早已埋伏在那里的齐军突然出击,打了魏军一个措手不及。最终,庞涓被迫退守到大梁,放弃了攻占邯郸的计划。
这场战役充分体现了孙膑的高超智慧和对敌我态势的深刻理解。他所提出的“围魏救赵”策略不仅解了赵国的燃眉之急,也为齐国树立了威信,奠定了日后称霸的基础。更重要的是,它成为了后世兵家推崇备至的经典战例,影响了整个中国军事史的发展。
综上所述,正是这位伟大的军事家孙膑,在桂陵之战中巧妙地运用了“围魏救赵”的策略,从而一举成名,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。他的这一计策不仅在当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,而且对于后世的军事理论与实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